乐通股份在本次调查的“跌幅排行榜”中位居榜首。
往日力捧乐通股份的机构,如今仓惶出逃。
三年前,乐通股份的网下配售中,最终获配的对象有177个,其中不乏券商、基金、信托的身影。在众多机构热捧下,乐通股份上市首日,收42.05元,较发行价13.70元涨206.93%。三年后的今天,已无机构坚守——其早在当年三个月解禁期限后,一路抛售,每个都赚得盆满钵满。
失去机构的热捧,乐通股份一直“跌跌不休”。今年股价更是屡创新低,7月31日收8.83元。意味着乐通股份在这三年期间,市值缩水八成,堪称第二个中石油。
机构上市过度炒作
8月24日,乐通股份发布的中报显示,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下降14.76%。净利润870万元,同比下降18.83%。每股收益0.09元,同比下降18.18%。
乐通股份的业绩下滑,早有预兆。8月1日,乐通股份就已发布《2012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今年半年度的净利润为885万元,同比下降17.42%。乐通股份在公告中指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与上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少取得约191万元财政补贴。”
这一不理想的业绩,提前传导到股市上。
早在发布《2012半年度业绩快报》的前一天,也即在7月31日,乐通股份的股价连续暴跌,当日收盘价为8.83元,创下上市以来的新低。
《机构投资》获悉,乐通股份是在2009年12月11日上市,当日收盘价为42.05元,较发行价13.70元,涨206.93%。此后,乐通股份一直“跌跌不休”,今年股价更是屡创新低。意味着乐通股份从上市到今年7月31日,市值缩水八成,堪称第二个中石油。
这“跌跌不休”的背后,究竟隐藏哪些真相?
2009年12月3日,乐通股份公布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下配售结果。根据初步询价申报结果,乐通股份确定本次发行价格为13.70元/股,网下发行数量为50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20%。
值得注意的是,以本次发行后总股本计算,此价格(13.70元/股)对应的市盈率为48.75倍。乐通股份在公告中指出这一价格是,“根据配售对象的报价情况,并综合考虑发行人基本面、所处行业、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市场情况、有效募集资金需求及承销风险等因素。”
“48.75的市盈率高了,该股票炒作过度。”在平安金融负责投资的吴耿城告诉《机构投资》。炒作的背后,正是众多机构的大力捧场。
在这场网下配售中,最终获配的对象有177个,其中不乏券商、基金、信托的身影: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安信证券等各路券商伺机杀入;华夏基金、博时基金、东方基金等基金公司也不甘落后;而信托公司也鏖战其中,当中有平安信托、昆仑信托、山西信托等。
在众多机构的大力捧场,乐通股份上市首日,收盘价为42.05元。这一收盘价对应的市盈率,高达149.63倍。吴耿城告诉《机构投资》,“市盈率越高意味着乐通股份之后的投资空间非常小。”
随着解禁日到来,机构开始抛售手中股票。2010年3月11日,乐通股份的成交量再度放大,当日成交量高达34254。以当日股价计算,相比13.70元的认购价,这批机构在三个月内,账面盈利6010万元,每个都赚得盆满钵满。
随着钱到囊中,此后20天内,机构纷纷出逃。截至2010年3月31日,仅剩下百瑞信托在坚守。
在众多机构出逃后,乐通股份又开始一轮暴跌。到2010年5月20日,当日股价18.6元,相比解禁日(2010年3月11日)股价,暴跌27.68%。散户损失惨重。
之后各季度,乐通股份备受机构冷漠,最高时期的仅有2010年6月30日的三家机构光顾。作为原来的坚守者百瑞信托,最后选择在2010年三季离走。而2012年一季,乐通股份再无机构光顾。吴耿城对此表示,“短炒为王,长期持有就亏大。”
散户疯逃
2009年12月11日,上市首日,乐通股份共有股东40184户;15个交易日之后,股东户数仅剩14966户,暴跌62.76%。
在乐通股份前8个上市日,股价一路领跌,一直跌至2009年12月22日的29.05元。相比上市首日收盘价,股价已经下跌30.91%。
受此影响,原来的四万名散户仓惶抛售手中股票。乐通股份前三个上市日,成交量巨大,分别为18.24万、14.32万、9.08万。
截止2009年12月31日,乐通股份仅有股东14966户——意味着在15个交易日中,日均有1681户股东全部抛售手中持有乐通股份的股票。
面对不断下跌的股价,机构的财富也在不断缩水。然而,他们也只能干着急。乐通股份公告称,“网下股票配售对象获配的股票自本次发行网上定价发行的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锁定3个月。”意味着机构手中的500万股,可上市流通日为2010年3月11日。
如何稳住这三个月的股价,对机构尤为关键。可是,形势对他们极为不利。2010年1月14日之后,乐通股份又进入新一轮惨跌,从当日的31.92元,一直跌至2010年2月8日的23.44元。
所幸的是,在2010年2月9日,乐通股份发布《2009年业绩快报》,显示2009年度的营业总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10.41%。净利润3854万元,同比增长28.01%。乐通股份指出,“利润增长的原因为营业收入增长以及产品成本下降所致。”
这一纸公告,及时止住股价的下泄。乐通股份开始短暂的震荡上调,截止2010年3月11日,股价收25.72元。相比2010年2月8日的股价,涨9.73%。
“这个时候多数投资者会被漂亮的财报麻痹而买入。”在广东亿信融资公司负责风险审批的陈巧逢告诉《机构投资》。场外散户陆续买入乐通股份的股票,截至2010年3月31日,乐通股份的股东数量有15263户,相比上一季度末,多出297户。
“但这对于散户来说,往往是噩梦的开始。”陈巧逢表示。
数位股东巨额抛售套现
乐通股份上市一年后,公司股东马苑文、谢丽红、马苑梅等人股份得以解禁。此后一年间,数位股东多次抛售所持公司股份,套现数亿元。同时乐通股份的股价迎来新一轮暴跌狂潮。
2011年1月18日,马苑文和谢丽红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各自减持公司1%的股份,合计减持公司股份200万股,减持价格为20.34元。在如此巨量减持的影响下,股价一路重挫。2011年1月25日,收18.89元。短短5个交易日,股价跌7.13%。
对于马苑文和谢丽红的减持,乐通股份董秘李华对此表示,“主要出于个人理财需要,不代表她们不看好公司的发展。”
然而,公开资料显示,乐通股份2010年的业绩下滑明显。当年度净利润3186万元,同比下跌17.31%。每股收益0.32元,同比下跌37.25%。乐通股份在公告指出,“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暴涨等引起化工原材料的价格快速上涨,以及由于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引起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上升较快,导致201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2009年有一定的下滑。”
乐通股份是在2011年3月30日公布年报,蹊跷的是,马苑文和谢丽红却在公告公布的前夕,精准合演一场抛售大戏。2011年3月1日,马苑文和谢丽红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分别减持公司2%和1%的股权,合计减持公司股份300万股,减持价格19.25元。同年3月11日,再度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分别减持公司1.9%和1%的股权,减持价格19.25元。
三次减持以来,马苑文和谢丽红有巨额资金收入囊中,分别为9541.5万元、5884万元。
即使如此,马苑文并不满足所得巨额资金。2011年4月12日到13日,连续两个交易日,马苑文通过二级市场多次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0.1%,减持价格在19.06-19.20元之间不等。
2011年8月23日,乐通股份发布半年财报显示,当期净利润1071万元,同比下降40.79%。每股收益0.11元,同比下降38.89%。受此业绩拖累,乐通股份在此后多个交易日震荡下跌。
马苑文再次精准地提前上演抛售大戏。早在半年报公布前,马苑文在2011年8月2日-4日,通过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系统,合计减持公司5%的股份,减持价格在16.66-17.251元之间。在马苑文抛售后的三个交易日,乐通股份连续暴跌。8月9日,收14.77元。相比8月4日的17.35元,跌14.87%。
乐通股份的下跌仍在继续。
2012年4月20日,乐通股份发布2011年度财报显示,2011年公司净利润为1627万元,同比下降46.73%。每股收益0.18元,同比下降43.75%。乐通股份公告指出,“公司经营仍然面临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压力,利润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此外塑化剂事件导致饮料食品行业需求萎缩等也给公司2011年的市场开拓工作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受此业绩影响,股价低位震荡下跌。由4月20日的11.01元,连续阴跌2天。4月24日报10.39元,跌5.63%。
令投资者担心的是,乐通股份的基本面已在恶化。乐通股份在《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中透露,因公司客户东莞杜氏的老板潜逃,该客户共欠公司货款405万元。截止至目前,该笔款项再无追回的可能,对东莞杜氏欠款4,038,039.30元坏账进行核销处理。
董秘李华表示,乐通股份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因募集资金项目未能达产导致产能不足”。根据乐通股份招股说明书,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公司应完成年产1.5万吨油墨技术改造项目、技术中心扩建项目的全部投资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然而,到2012年4月18日,乐通股份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面对逐步恶化的局面,乐通股份今后走向如何,我们将继续关注。
